2014-09-19 14:18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张京祥
9月14日,在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题会议上,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思考,并从经济学角度发表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周伟林强调,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应将个人对空间及经济利益的追求作为城镇化动力机制,同时政府要扮演综合统筹的积极角色。
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规划界学者从规划角度已经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本届规划年会的一大亮点便是邀请经济学学者从新的角度思考新型城镇化,这种新的参考角度将有助于扩展规划师的视野,并实现对新型城镇化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周伟林首先报告了他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最首要的就是人的城镇化,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发展与空间形态相匹配、统筹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良好的社会治理四大要求。传统规划领域的理论认为,城镇化是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人口,将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将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周伟林另辟蹊径,在会上提出更具启示性的解释。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他认为城镇化是个人对空间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人们总是追求相对高的利益,并会选择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迁移和集聚,城镇化过程因此形成,所以个人的选择才是城镇化基本的、可持续的动因。随后,周伟林还对“为什么进行城镇化”和“如何推行新型城镇化”两个问题提出专业性的建议。他认为进行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要素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人口以及生产性服务的带来的规模经济,同时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效应是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也是带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想要积极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应当扮演综合统筹的积极角色。首先要尊重个人选择,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于整体的城镇化进程仍需要计划干预,即政府协调,以此尽可能扩大个人选择的空间。通过周伟林从经济学角度独具一格的见解,相信规划学者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对于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会有更深的体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