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姚洋:城市规划要冲破分部门管理界线

2014-09-26 18:2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9月13日上午,由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在会上就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做大会报告。会后,姚洋教授接受了中国城市规划网特约记者杜竞强的专访。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                                                                                                

杜竞强:首先非常感谢您接收我们的采访,经济学家在做判断的时候会基于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后面也会有一些风险因素的问题,但刚刚好像未提到这些风险措施,那么您认为哪些因素会成为未来的一些风险问题呢?

姚洋: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中国经济的增长虽然在外区这部分呈现下降,但是我们量很大, 出口是2万多亿美元。所以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话,我想还是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在国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出现一些因素,比方说引资银行出现一些连锁反应,造成局部或者全局的危机。这些都会对我们未来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借鉴东亚经验少走“弯路”“回头路”                                                                                          

杜竞强:您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您之前也提过中国与新加坡的城市对比,那您觉得在经济转型比较典型的国家里,有哪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是值得中国吸取的?

姚洋: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亚国家普遍重视教育和科研的投入,特别是韩国,科研投入站到GOP比重4%以上,新加坡的投入也是比较高的。中国在未来肯定有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低端的制造业要转型为高端制造业,如何去做?这就需要创新。这次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再加一点,国家投入很重要,另一方面软环境的建设也很重要,比方说我们对IRT的保护,整个法律框架以及金融市场是不是都能跟得上,因为创新是高度依赖于法制和金融市场。

土地流转要在守住耕地红线前提下界定产权                                                                                                         

杜竞强:您刚才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角度谈收入分配制度,还从另外一个维度谈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分配问题,落到一个点就是土地制度,现在关于农用地入市,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农用土地入市,可以让农民分享一定的经济收益,另外反对者认为,分配的比例是严重不公平不合理的,我们不应该走这一条路,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姚洋:这里有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是耕地保护的问题,第二不是说农地可以入市,农民就可以把土地卖了,变成非农地。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还要守住,农民建设用地入市,我觉得是可以探讨一下。既然现在农用地已经确权,那农村建设用地是否也可以确权,是不是说农民可以拿出自己的宅基地,和城里人一起共建房屋。同时,共建是否有产权的安排,让农民受益,城里人也受益。但是这个问题的矛盾就在于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界线不能模糊,不能建设用地放开后,由于两者界线模糊,最后农用地都变成建设用地。这道关卡能否卡住,这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两个层次的问题都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要冲破分部门管理界线                                                                                                                          

杜竞强: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越来越丰富,对城市规划来说关注的内容点会有一些转变,会从空间越来越关注到人,他们在学科上来说可能需要结合更多的其他学科,但是中国的城市规划更多的还是依托工程类学科,比如建筑,地理,对社会科学来说比较少,那么您作为一个背景非常独特的学者,您认为社会科学对城市规划来说,从哪些维度或领域可以对城市规划有比较好的介入?

姚洋:城市管理怎么去管,如果不把管理理顺了,规划没法做。我们需要打破部门界限,采取更好的方案去建设城市。如果要介入,第一我觉得公共管理要介入城市规划,要让各部门明白现在的做法是极其浪费的事情。经济在其次。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