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莞滨海湾新区概念规划

2017-09-22 14:21     

一、背景

1.新战略格局下滨海湾新区的责任与机遇

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担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实验城市历史责任,参与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

强大经济腹地

--长-虎-厚-沙庞大的产业腹地

生态人文资源

--背靠珠三角广阔的市场腹地

--区域唯一空间充足的生活型岛屿

--大湾区历史文脉的重要源头,契合“一带一路”深化改革开放的主题

综合交通门户

--位于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区位优势

是连接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关键节点。

--10分钟可达深圳空港;1小时可达6大湾区战略平台

2.趋势判断

从“功能中心“到“经济中心“--承载更多元的功能,代表东莞参与湾区竞合

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支撑广深科创走廊建设,引领全市创新转型

从“区位引领“到“品质引领“--突出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营造更好城市品质

--滨海湾新区是衔接东莞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扇面”的重要节点,将承载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

--“三核”引领区域协同创新,“三带”串联重要节点,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

二、发展愿景

经济新中心

--以总部经济为支撑,打造引领东莞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芯”

--依托深水码头和虎门镇强大的商贸产业基础,培育引领全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

科创新引擎

--依托长安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东莞建设“国际制造名城”

--聚焦东莞乃至国家产业发展短板,在海洋经济和智能装备(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品质新城区

--对标湾区最高建设水平,与莞城、松山湖共建高品质城市中心区

三、目标与战略

功能定位

湾区门户--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新型枢纽

产业之芯--国家海洋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创新基地

创新支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空间平台

粤港纽带--粤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东岸明珠--宜居湾区优质生活示范区

四大发展战略

湾区协同--航运、产业、休闲多领域参与湾区竞合

产城一体--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空间体系

城市融合--错位联动中心城区和松山湖,共筑“大莞城”

品质引领--粤塑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形象载体

四、空间谋划

方案推演思路

区域一体--融入区域创新走廊与活力海岸带,联动周边镇区;

价值最大--滨海湾新区景观价值最高的区域打造湾区核心;

弹性预留--应对港口建设的不确定性,用地功能与交通组织体现弹性。

五、空间结构

一心两带三片五轴

一心:湾区明珠活力核心

两带:创新活力海岸带、生态宜居城市带

三片:长安高端智造与服务业片区

沙角国际航运与现代商贸片区

威远创新与宜居新城片区

五轴:太平水道、茅洲河、磨碟河山水生态轴;城市商贸服务轴、科技创新服务轴

六、交通系统

1.加强虎门南站的枢纽地位,形成接入2高1轨2地铁的枢纽地区

高铁层面:与虎门站共同构筑全方向国内高铁网络

--加快2号线建设

城际层面:加快融入湾区环线,高效串联湾区重点平台

--中南虎城际经过滨海湾站

城市轨道:加强松山湖与虎门双高铁的高效联系

--新增R3线支线,东莞地铁5号线

2. “两环+双轨+中运量”轨道体系,实现高水平的轨道覆盖率

市域快线双环:实现滨海价值最大化

新区滨海价值最大地区,实现快轨支撑。新增R3支线与R3延长线,加强滨海湾新区与虎门镇区、长安镇区核心区的快速联系。

普线双轨:形成联动长虎的重要通勤通道

新增轨道交通10号线、轨道交通5号线,形成R2、R3的加密线,形成覆盖长安、虎门、厚街的通勤线。

中运量: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

构筑环形+放射的中运量交通体系,补充轨道未覆盖区域,并注重城市休闲与景观功能。

3.构建高效港口集疏运交通体系,紧密对接外围高快速路

4.规划14条对外通道(快速路+主干道),实现多方向城镇融合

城区+虎门方向:5条主要通道

松山湖+长安方向:3条主要通道

虎门港+沙田方向:2条主要通道

广州方向:2条过江隧道

深圳方向:2条主要通道

七、生态宜居

1.蓝绿交织,三网融合的生态空间

1个中央山地公园

3条生态廊道

3个海绵湿地公园

若干个邻里公园

2.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构建三级公共中心体系的活力新城

1个城市级公共中心

4个片区级公共中心

5个单元级公共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