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0月20日上午,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10“新空间、新总规、新人居”在重庆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作精彩报告。
本文字数:2834字
阅读时间:9分钟
2019年10月20日上午,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总体规划学委会承办了专题会场十:“新空间、新总规、新人居”。
尹 强
学会城市总体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会议由城市总体规划学委会秘书长尹强主持。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工
首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工李晓江作了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与治理背景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他认为,十九大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判断。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之后,出现了四个基本变化,即:发展主体的变化、发展模式的变化、发展逻辑的变化和发展理念的变化。这些深刻变化要求全新的空间治理体系相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他认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反思和回应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涉及空间治理制度上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土地财政与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它客观上导致了三生空间失衡,城市产业用地使用低效,城市住宅用地容积率过高;二是开发区体制与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产业升级推动生产主体对城市空间需求的升级、以及新一代外来务工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单一化开发园区模式的终结,如何兼顾规则与活力,成为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面对碎片化城市空间的难题;三是城市型政府治理区域与层级化资源配置。中国独有的城市型政府而非全域型政府,导致发展资源过度集聚在中心城区。上述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不改变,就难以从根源上推动空间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他认为,现代国家治理包括三种力量,即:国家、市场、社会。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自治、市场机制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愈发重要的力量。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中,一定要避免建立一个过于刚性、自上而下的管制体系,应当研究趋于收缩的服务型政府事权,界定各个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和权力边界。只有推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市场力量的协同,才能为“善治”奠定基础。目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既要看到制度改革的优势,也要规避制度设计的缺陷,即空间治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缺乏制衡与监督的问题。未来应当在立法、考核审计、公众参与、阶层利益/个体利益维护、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等方面逐步完善制度。
接下来由六位宣读论文作者作学术报告。
陈卫龙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自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卫龙作了题为“空间结构导向下的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差异研究”的报告。他提出,应当明晰不同类型城市的管控差异,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与管理。他归纳并提出四种类型城市,即:引导空间结构生长的“高速增长型”城市、促进空间结构定型的“渐趋稳定型”城市、提升空间结构内涵的“成熟减量型”城市和倒逼空间结构重组的“资源收缩型”城市,并提出以上四种类型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和管控重点。
王玉虎(代王颖作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王玉虎,代王颖作了题为“贵阳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首先对开发边界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进行了回顾,梳理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特点;其次对开发边界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对于开发边界“是什么”,他提出开发边界划定的目的是避免城市无序蔓延、集约紧凑布局;应对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布局弹性;城市功能完整、优化布局形态。对于开发边界“怎么画”,他提出六步骤的划定方法,即:摸清家底,理清城市用地发展需求;生态优先、先底后图,划定刚性管控区;“两规”现状和规划空间差异比对分析;制定“两规”用地转换标准,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市区联动、区内平衡”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明晰边界、上图入库,制定分区指引。最后以贵阳市为例阐述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实践案例。
巩冉冉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自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巩冉冉作了题为“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策略研究”的报告。她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开发边界外、非城市集中建设区的管控及引导方式。提出边界外建设用地“分级”减控,非建设用地“分类”减控,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土地管理和开发机制等措施建议。
谢 映
长沙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来自长沙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谢映作了题为“新时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规模研判——以长沙市规模专题为例”的报告。他指出过去人口规模预测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改进建议:摸清家底、加强人口普查和三调数据利用;规模预测考虑与规划需求相对应;优化人口布局、科学投放用地指标;多方法多情景预测人口规模;实施土地总量调控与动态实施;实现从规模管控到边界管控的转变。
林建伟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来自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的林建伟作了题为“基于‘科创触媒+’的多形态科创空间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的报告。通过国内外演化趋势分析,他发现宏观全球层面科技创新活动向高等级中心城市(群)转移、中观区域层面呈现“创新马赛克”特征、微观城市层面出现“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立足武汉市的创新潜力空间分析,他提出打造多形态的科创空间载体,即: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形成科创环带,依托产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形成科创园区,依托旧城更新的空间潜力形成科创群落,依托山水资源的宜居环境形成科创小镇。
张 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自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张翀作了题为“美国圣荷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规划启示”的报告。她以圣荷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圣荷西2040》为研究对象,研究规划如何促进创新集聚和发展。包括在目标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玩、宜学、宜游的卓越的城市”,提出七项指导意见维护圣荷西独有的人才、自然和经济资源所带来的能量与活力,提出涵盖产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十二项战略,特别是在四个方面提供保障,即:创新产业生态体系的顶层设计,五种类型的增长区划定,强调人性化、弹性和功能复合的土地使用,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
李 枫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巡视员
最后,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巡视员李枫作了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视角下对总体规划的再认识”的主题报告。
她认为,总体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体现在层次上兼顾宏观国家战略和微观民生需求、内容上兼顾保护与发展、涉及问题复杂、头绪多,需要在多规合一语境下重新认识总体规划。
她首先从法理逻辑、学理逻辑、行政逻辑、技术逻辑四个方面对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再认识。认为总体规划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基础工作,是总体部署、综合平衡和时序安排,是依法行政、实施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统筹协调整合相关专项规划的平台,是具有技术要求并面向实施管理的政策工具。
新时代新体系下的总体规划要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守住底线、保护优先,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指标落实、布局传导;同时要实施全域、全要素管控。
她认为,总体规划编制要注意十方面问题:处理好“面”与“点”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刚弹结合,市、县内容有别,推动减负瘦身,成果面向管理,成果上落实信息化建设,采用多元表达,近期做好基础性工作和重大问题研究,做好过渡期内相关工作衔接。
最后,她提出四点思考:要回归初心,着力解决现实问题;要取长补短,从观念融合做起;要改进方法,打破惯性思维;要实现连续、稳定、转换、创新。
总体规划学委会委员马向明、郑筱津、王新哲、罗震东分别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点评。
供稿单位: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
看报告?看综述?看资讯?
年会专题网站应有尽有!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网站:http://www.planning.org.cn/2019anpc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专题网站,查阅更多年会精彩资讯。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完整版来了!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杨伟民:完善空间治理,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规划年会 | 对话重庆:重庆2035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查看更多年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