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0月20日,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五“宜居城乡,生态优先”在重庆温德姆酒店宴会厅B厅举行。与会嘉宾作精彩报告。
本文字数:3855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2019年10月20日,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五“宜居城乡,生态优先”在重庆温德姆酒店宴会厅B厅举行。本专题会议围绕会议主题着重探讨了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探索,聚焦了城市生态规划从理论方法到实践案例的多维发展动态。现场座无虚席,听众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学术交流氛围热烈。
本专题会议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包括特邀主题报告与学术报告两个部分。上午场会议由彭瑶玲副院长主持,下午场会议由陈勇副局长主持。
—— 🔹 主持人 🔹 ——
彭瑶玲
学会理事、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陈 勇
学会理事、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副教授李迪华和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马向明作为特邀嘉宾作主题报告,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郭晓林等14位报告人分享了睿智而精彩的学术报告。
特邀主题报告
李迪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规划
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副教授
李迪华副教授从面向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阐释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生态规划新的内涵和转型方向。他认为生态规划既需要讲好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故事,也需要讲全故事做好身边事。
李迪华以浙江省文成县为例,介绍了实施无车城市的规划途径、效益,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和综合意义。他指出适应气候变化设计城市和服务生活方式转型的抓手是“无车城市”,是解决城市病的交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改善居民生活不便的综合方案,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发展等各种不确定性的弹性城市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李迪华指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生态规划的内涵和生态规划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适应全球变化需要的个人与国家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一切规划、设计都必须是符合生态系统具有持久的自我维护、自我修复功能与特征的原则,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要的良性改变的积累。
马向明:从绿道、古驿道到碧道——广东线性开敞空间的发展
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马向明总工程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线性开敞空间建设从绿道、古驿道到碧道的发展历程和规划思路。
为应对城市的不断蔓延,2001年省建设厅即制定了区域绿道规划政策与指引,2009年开始积极推进绿道建设。马向明指出,随着绿道建设的延伸和升级,城市外围的绿道本身和联结点的内容吸引力更加重要,因此带来了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古驿道建设丰富了广东线性空间建设的内涵,文化线路成为集合文化复兴、乡村振兴多项目标的工具。
广东拥有丰富的水系,城镇大多依水而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水系的不当利用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2018年广东省提出了万里碧道计划。马向明认为,万里碧道计划结合了生态廊道建设、公众休闲需求和产业转型的需要,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顶层计划”,也是一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学术报告
郭晓林: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郭晓林基于青岛市土地利用幅度变化、速度变化以及空间变化对全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明确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划分生态保护区域,并明确生态保护格局;最后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保护格局耦合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的匹配程度,提出重点区域空间管控要求。
任禹庚:秦岭山区生态空间框架构建研究—以陕南地区商洛城市为例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任宇庚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商洛城市生态空间的组织要素组成:生态绿芯、生态绿轴、生态绿楔、生态绿廊、生态绿斑以及生态基底,并归纳“绿芯+环楔”和“绿轴+绿楔+绿楔”的生态空间组织要素模式。以解决城市生态空间的划定与管控为出发点,建立一套完整且详细的规划策略。
唐由海:“东进”背景下成都市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研究(1992-2016)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唐由海利用GIS建立价值数据库,探讨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说明:时间上,服务价值总量呈现L形曲线,先高速下滑后缓慢减少;空间上,服务价值具有分异特征,表现为“低、低、中、高”的圈层环状分布形态;服务价值的冷热点分布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提出应控制城市蔓延速度,制定审慎的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格局。
刘亚丽:重庆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探索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乐根据国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经验,重点探讨长江上游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实践,提出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新时期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为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长江经济带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流域自然资本的增值。
陈渝:“融合”理念下的水乡生态城市设计——以中法武汉生态城为例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陈渝基于“融合”理念提出兼顾保护与发展的“解题”思路,通过城绿缓冲、形态缝合融合山水与城市,通过蓝绿交织与功能复合融合山水与居民,通过三生合一、特色升级融合山水与农田,并以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实践为例阐述了应对保护与发展双重诉求下的新城建设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以及通过生态城市设计实现传统水乡与现代新城的相遇、渗透与融合。
谢家强:基于生态修复视角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为例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谢家强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其“蓝绿”生态空间规划策略,提出蓝色空间规划主要以保障城市水生态空间、提升水生态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主;绿地空间规划应重点抓好“面-线-点”各层级关键节点绿地修复,推进绿地基质、绿廊、绿斑等绿地建设,串联破碎生境,构建完整连贯的绿地生态网络。
张磊:黄土台塬地区河流生态治理策略探索——以义马市“两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磊以义马市“两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对黄土台塬地区河流生态特征与独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在对不同层次、类型的河流地带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与基地、防洪与防枯、河道与岸线、台塬与文明四大策略与措施。论述了黄土台塬地区河流综合治理的迫切性与综合意义,为义马市“两河”地区综合整治提供了规划指引。
李璐莹:基于CFD技术的城市步行街风热环境改善方法研究——以南京夫子庙街区为例
江苏省城镇与规划设计院李璐莹以南京夫子庙街区为例,通过流体力学模拟软件CFD-PHOENICS模拟受到城市建筑群阻隔影响下的风场,研究街区尺度风热环境改善策略,为评估街道尺度城市空间的风热环境及其改造、规划提供策略借鉴。李璐莹指出添加导风板是改善风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对于促进城市自然通风、缓解空气污染、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户外舒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孙宗耀:天津市核心区建筑物属性与热环境相关性及影响尺度研究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孙宗耀对2015年天津市核心区建筑物三维属性进行核密度分析,从空间尺度上对建筑物三维属性进行不同服务半径的拟合,探究相关性最高的服务半径;在空间上描述建筑物属性核密度处理结果与实际地表温度的差异性,识别城市核心区内影响局部热环境的其他重要因素。
朱佳钰:现代生态公墓规划手法浅析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朱佳钰针对传统公墓在生态功能、景观结构、情感空间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现代生态公墓规划的应对策略,并以崇左市现代生态公墓规划设计为例,提出现代生态公墓规划在选址、功能布局、各类殡葬形式布置、交通组织、文化景观设计五个方面的规划手法,为今后的现代生态公墓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史淑洁: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南京江北新区绿化专题研究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史淑洁介绍了南京江北新区绿化专题研究,分析绿地系统规划管理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绿化管控方式,突出绿化空间布局,建立“精细化”的绿化分级体系,强调“品质化”的特色景观系统,构建“分区化”的特色树种规划,创新“升级版”的实施操作路径,有效衔接绿地系统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将绿地系统规划逐级传导,建立绿化建设分级和控制引导体系。
李伟: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反思与探讨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李伟在剖析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旅游发展特点及难点进行分析,提出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与旅游、生态与文化多方面融合,提升品质、多方融合、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品牌价值。
刘钊: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估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刘钊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与技术内容,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研究案例,对生态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形式与功能价值两方面进行定量化评价,揭示生态城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空间特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响应规律,并从生态适宜性、生态可持续性与生态规划的目标性三方面对新城建设发展路径问题进行梳理。
席艺丹:绿斑密度-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评价适用指标初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席艺丹以徐州市为例,通过分析绿斑密度与绿地边界周长、人口密度分布、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联性,论证了绿地定量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提出以绿斑密度为评价指标,可以弥补传统绿化定量指标的不足,更细化的反映绿地建设状况,有利于根据供需关系合理布局绿地,以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最后主持人陈勇对各位报告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热情的鼓励;希望规划同仁们今后继续从城市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的技术方法、城市热环境技术研究等方面,继续生态规划多角度的探索与实践。
供稿单位: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
看报告?看综述?看资讯?
年会专题网站应有尽有!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网站:http://www.planning.org.cn/2019anpc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专题网站,查阅更多年会精彩资讯。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嘉宾报告集锦 · 第三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嘉宾报告集锦 · 第二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嘉宾报告集锦 · 第一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查看更多年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