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规划建设导则

2020-03-16 10:14   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要编制人员:曾九利、汪小琦、杨潇、沈莉芳、唐鹏、阮晨、高菲、彭耕、游添茸、李永华、朱直君、张毅、何金海、韩照、温柔、周逸影、董晨、翟垚森、卢琰、王紫涵、石玉竹、张璇、王洁、何钰桢、闫懿琛、杨得草、母冠桦、辛光照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也是对成都独特生态本底、丰厚文化底蕴、国家战略作用的深切期许和历史嘱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表达。成都把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目标导航,开启了新时代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崭新征程。

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成都市举办了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发布《公园城市成都共识2019》,出版发行《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一书,编制完成《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和规划建设导则,形成了公园城市理论探索成果和成都实践经验,作为我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顶层设计蓝图与总体建设指引,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探索出一条从理论研究、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到建设实践的新路径。

图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论述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探索公园城市理论内涵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图2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逻辑转变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二)明确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目标

规划基于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基础的全面分析,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三)构建成都公园城市发展策略与实施举措

第一、围绕服务“人”,从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人的活动出发,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富含活力的工作场所与丰富多元的游憩体验,营造“公园+”简约健康的出行方式,营造“公园+”融汇古今的人文感知和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

第二、围绕建好“城”,打造5条大美乡村风光带与22片展示大美田园风光的示范片区,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构建簇群错落的城市天际线,塑造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色彩,塑造串联城乡、全民共享、功能多元的天府绿道,建设链接全球、外快内畅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与绿色高效、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

第三、围绕美化“境”,构筑三生共荣的城乡格局,强化“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塑造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与绿满蓉城的公园绿境,在全域构建星罗棋布、类型多样的公园体系。实施全域增绿,全面提高市民对绿化的感知度。

第四、围绕提升“业”,全面构建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和循环集约的绿色产业体,重点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新动能,营造“公园+”新经济与“公园+”新消费。

图3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维度与路径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图4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总体形态效果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特色创新

(一)理论创新:国内首创性开展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形成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规划创新总结形成公园城市的四个内涵特征、三个转变与六大价值。

(二)理念创新: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探索六大公园城市场景营造,实现“在公园中建城市”。

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公园化要求,创新打造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场景、珠连锦绣的天府绿道公园场景、美田弥望的乡村郊野公园场景;将公园建设融入社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清新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时尚优雅的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创新活跃的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图5 六大公园城市场景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技术创新:国内首创性开展公园城市规划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公园城市规划技术方法

一是在“生态空间划定+要素管控”基础上,将关注点转向自然资源,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涵盖全尺度的公园城市五级空间体系,探索各级城市空间城绿相融的布局新模式。(三)以“公园城市街区场景理论”和“一体化”理念形成的街道设计导则,“规划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街道”的工作要求,作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在街道层面的具体落地。

图6 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四)机制创新:创新构建一套涵盖“理论研究体系-规划编制体系-保障支撑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实施建设体系-评估监测体系”的全方位工作体系

(五)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创新:创新构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创造性、持续性转化通道,加快聚焦公园城市建设发展动能

一是以优质绿色生态资源组织空间布局,招引培育绿色生态产业,融入高端服务等新型功能,构建“公园+”生态价值转化体系。二是遵循城市开发价值最大化原则,实施单元整体开发运营,并先期建设公园、公共服务等设施,再带动区域价值提升,形成以土地增值收益平衡生态空间建设投入的建设模式。三年是以满足生活和工作人群的配套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导向,在公园内嵌入新消费场景,形成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生态空间管护费用的发展模式。

四、实施成效

(一)规划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成功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以及在全国城市规划年会成功举办“公园城市,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学术对话,引发国内国际学界研究热潮。刊发学术成果、出版全国首部理论研究专著,进一步增强公园城市理论影响力。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探索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并成功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发展典型成功经验。

(二)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性项目

实施天府锦城、交子公园、鹿溪智谷三大示范工程。启动建设159个特色镇和川西林盘重点项目。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启动建设“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全面开展立体绿化、道路绿化等。实施锦江公园、锦城公园和“熊猫星球”项目等重大生态项目规划建设。尤其是规划建设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位于超大城市内部的森林公园。随着成都市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龙泉山由城市生态屏障成为城市中央绿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大环境的核心纽带,也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

图7 规划公园布局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图8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山连两翼”总体鸟瞰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