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13:35 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要编制人员:邱建、陈涛、曾九利、张惜秒、沈莉芳、唐鹏、陈果、王玲、李竹颖、徐本营、何为、钟震、杨凯、李海潮、周垠
一、规划背景
成都平原历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之国,是我国资源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吸附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近年规划不断迭代更新,《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统领和协调区域内城市发展,获2009年度全国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转型发展的要求,突出“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获2015年度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院启动新一轮《成都平原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展新形势下区域国土空间发展与治理的规划探索。
二、主要内容
《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的编制背景是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下,重点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转型发展的要求,通过研判背景与发展基础,突出“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水平”为主线,制定了七大战略。
一是“保护生态与基本农田”:按照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规划明确了“两山一网、两片多廊”的总体生态格局;坚持底线思维,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容量。
图1 《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生态控制区规划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二是“提升区域中心地位和辐射能力”: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六大制造业集群和五大服务业集群,强化成都的中心功能和高端化职能;同时,重点打通对接西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向海上丝绸之路的铁路通道,构建国际区域交通枢纽。
图2《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城镇体系结构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是“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严控首位城市规模,培育次级中心,形成“一主三次多中心”的体系格局。
图3 《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空间发展结构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发展六大制造业集群和五大服务业集群,构建“多点多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图4《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六大制造业集群分布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五是“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在城市群内构建三级综合交通走廊,加强区域城际铁路建设,构建市群内30分钟交通圈,促进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图5《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交通系统规划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六是“彰显特色与文化”:按照文化传承、突出特色的要求,保护历史文化格局,形成“四线两区多点”的整体空间格局;通过串点成线,形成六大主题游线。
图6《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七是“强化区域统筹与合作”:统筹区域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合作,重点引导成德、成眉、成资三大邻接地区,依托自然生态本底,构建邻接地区之间的生态隔离。
图7《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20)》成资邻接地区空间管控图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特色创新
本规划运用治理理念,探索了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从增量规划转向以结构优化为主。引导与控制并重,强化城市群层面的总体格局控制,首次在城市群层面划定生态红线。规划利用CA(元胞自动机)模型,判识避免城市连片发展所必须控制的生态空间,对成德、成眉、成资三大邻接地区进行重点管控。通过产业发展基础、关联度等指标自下而上筛选出产业合作路径,推进跨区域合作体系建设,实现对各城市协同发展的有效引导。同时,运用新的规划技术,借助大数据和新数据,如经济学中的夜间灯光指数及百度、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等,科学确定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
四、实施成效
成都平原城市群已成立发展领导小组,并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对此区域的引导已在后续规划中落实,如《成都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功能分区研究》延续了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构建的空间结构,在大成都范围内形成“双核、双廊”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邻接地区的生态控制要求已在次区域规划中落实,如《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成德交界地区构建“两山两带三片两网”的生态系统结构。规划龙泉山东侧发展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成都新机场已经开工建设。“七区十二园”跨区域合作园区中的成资、成眉、甘眉、成德和成雅等工业园均已开工建设。
图8 成德同城化生态网络规划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成都平原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将在前两版规划的基础上,基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新背景,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明确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总体格局,因地制宜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格局。同时,本轮规划重点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策略和路径进行研究,引领带动区域内一体化发展。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