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15:12 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要编制人员:胡滨、万小鹏、曾九利、沈莉芳、杨潇、唐鹏、陈诚、王波、彭耕、洪颖、刘欣、蒋治国、田苗、乔俊杰、宋博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宽马路、大街区”的建设模式让传统城市街巷体系遭受了系统性的破坏,引发的交通拥堵、社会隔离等问题接踵而至。为解决这些问题,成都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央6号文件等为指导,提出“小街区”的规划建设理念作为破解城市现实问题的突破口,尝试用小街区规划提高城市的宜业宜居性和市民便捷性、舒适度和归属感,形成一套涵盖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及管理等内容的全方位工作思路。
图1 小街区的内涵与意义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图2 小街区全方位工作思路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一、主要内容
(一)系统研究,制定标准
第一,界定不同类型“小街区”的尺度与规模。规划将小街区分为商业商务型和居住型,进行分门别类的空间尺度与地块规模研究。
第二,优化道路体系,提高路网密度。一是提出“小街区”内的整体道路网密度应不低于10千米每平方千米。二是提出秉承绿色交通理念的公交系统接驳模式,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实现无缝换乘。三是构建城市慢行系统,串联公服设施、景点、公园及文化节点,形成体现城市活力的慢行走廊,构建立体步行路径。
图3中心城区街巷总体规划方案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第三,构建功能完善、级配合理、空间关联的开敞空间体系。按“300m 见绿、500m 见园”的原则, “见缝插针”地增加小游园与微绿地。
第四,强化形态控制,提升城市品质。一是细化建筑密度管控,合理控制建筑退线。二是进行建筑贴线控制,打造连续规整的街区界面。
(二)全面评估,统筹推进
规划首先全面评估了中心城区骨架路网和街巷系统,发现了街区规划尺度过大、总体路网密度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明确多种增加街巷途径:在建成区,以城市修补的理念增加小街小巷,并开放公共设施类街区;在未建区,结合控规调整,新增市政道路及公共通道。通过以上途径,全面增加“街巷”空间、提升路网密度。
(三)制度保障,政策支撑
推动政府层面出台相关制度、政策、监督机制,保障规划落地。一是制定“小街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作为规划审批依据,明确街区尺度、用地兼容、建筑密度、道路密度等多项要求。二是制定小街区规划技术导则,涵盖用地、交通等七大方面的控制与引导内容,全面指导规划编制。三是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控规调整如何落实“小街区”的相关要求。
(四)示范推动,全面落实
“小街区”规划建设采用渐进式推动模式,在中心城区,以先行启动的九大示范片区带动小街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制定“一图一表一评估”的规划工作方法,最终形成“一张规划图”,标出管控内容及项目位置;“一张项目清单”,列出具体的建设项目、内容与投资估算,并将规划成果移交市建委及相关区政府用于制定实施规划。同时,要求区(市)县政府各自至少选取完成一个小街区的规划建设作为示范点。在形成比较完善、系统,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后,以点带面,引领全市小街区统筹推进、分步实施。
二、特色创新
(一)规划理念创新,将小街区规划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破解大城市病的城市发展大战略
实施“小街区”规划不仅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有助于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促进城市人情味和街坊感的本质回归、实现城市宜居宜业的目标追求。
(二)将小街区规划作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成都从街区与社区这一城市最基础的社会单元入手,探索特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了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等“五大行动”,运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手法进行街区更新,完善街区功能,增加公服配套,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微循环,以街区“小细胞”激发城市“大活力”。
图4 小街区与城市治理关系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国内首次开展全方位的街区制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可推广、可借鉴、系统性的“小街区”标准体系
在国家规范的路网四级体系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营城思想,增加“街巷”一级,形成五级体系,恢复具有人文情怀的街坊空间,重塑亲密和谐的社区生活。
图5 五级路网体系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四)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集“小街区”规划编制、审批、验收和政策全过程相联动、一体化的管理与实施机制,确保精准落实
提出推进“小街区”规划实施落地的一整套鼓励政策,如适当放宽用地兼容比例、建筑密度、建筑退距等,使中央街区制的推行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同时,提出了 “新旧有别、差别化、精细化”的小街区建设推动模式。在未出让土地的城市新区,应全面落实“小街区规划”要求;在已出让土地的旧城区,鼓励落实“小街区规划”。在建设中,一方面以示范区带动全面建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区建设发现规划不足,不断完善规划标准、规划措施和建设模式,逐步推进“小街区”建设。
图6小街区规划管理与实施机制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五)综合运用大数据、GIS、空间句法等多种量化技术方法,支撑规划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第一,规划运用大数据,形成了对街区公服配套水平、生活便利性等的综合研判;第二,运用GIS平台,高效实现对街区尺度与规模等的全面评估,建立全市街区数据库;第三,运用空间句法,实现对路网交通的量化分析与模拟校验。
图7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示意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
三、实施成效
(一)本规划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第一,在求是网及《规划师》等专业期刊发表规划成果,并推出《践行“小街区”》研究专刊。第二,依托规划成果,在规划年会上成功主办“小街区· 大战略”自由论坛,引领全国街区制研究,启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第三,市政府就本规划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报纸刊物,凝聚市民共识,培育建设氛围。第四,召开小街区技术宣贯会,保证规划核心内容的顺利推广和落实。
(二)全面实施路网加密、断头路打通、街巷环境整治、小游园微绿地建设、社区服务提升等行动
一是以小街区示范片区为抓手,加快形成1200公里的街巷空间、二是打通了水碾河路、吉泰二路等127条断头路、三是将陆续完成3257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打造形成204个特色街区;四是按小街区生态发展引导要求,已建成50个社区小游园与微绿地。五是把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小街区价值的核心,增加便民公服设施与休闲游憩设施、培育社区服务新业态与新模式,带动引领城市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